收藏本是有钱、有闲的“知识分子”的风雅事情。这两年,在众多媒体煽动下,燃起了不少劳苦大众的发财梦。平时从牙缝里挤出的钱,全都傻乎乎地送给河南撂地摊儿的农民了。河南农民高兴,都带着“国宝”在祖国各地古玩市场安家落了户。去过很多地方,即使在最偏远的边寨小城,也不难见到几个鬼头鬼脑卖“国宝”的身影。
其实,古玩一行门槛很高,因品类多,专业性强,即使毕其一生,也不可能全都通达。所谓专家,也只局限在某个领域里。常在一线用真金白银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商贩,不免时常“吃药”“打眼”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在“作伪”上的聪明才智是惊人的。现如今,造人民币已不算什么本事,用旧皮鞋都能做成药与食品,可想而知,做几件明清官窑、商周重器、越王宝剑……撂倒几个故宫博物院专家也不算什么新鲜事,至于那些怀着投资发财梦的“生货”,就更不在话下了。亲眼见过不少大款,花大价钱买了满屋子的“国宝”;见过靠工资养家糊口,用省吃俭用下的全部积蓄买下几块像门墩大的田黄;也见过浑身上下挂满红山文化、良渚文化的朋友、老板……听他们斩钉截铁的口气,又不像是在说假话,你能说什么呢!天上不会掉馅饼的,也不想想,世上哪有那么多“国宝”,即便有“国宝”也不一定全都砸在你头上。明明知道“捡漏”是个“坑”,可总有人奋不顾身地往坑里跳,都是一个“贪”字闹的。
玩古玩毕竟只是品味的消遣,一旦燃起发财的野心,那份清淡的沉醉就会变得很混浊。
我好古多年,从不敢奢望弄件“国宝”玩玩。国宝都在国家博物馆里,看看就当是咱家的了。我玩的东西大多是些“标本”性小物件,商人不正眼看的,请回家,是为了方便与她交心对话。她滋养我,我供养她,朝夕相处大家都不委屈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